易事特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自1989年创立以来,一直以“科技成就梦想,执着铸就辉煌”为经营理念,以电力电子及能效管理技术为基础,成功向UPS电源、数据中心、逆变器、变流器、充电桩、储能等业务以技术同心圆发展的策略进行技术拓展和延伸,技术同源且客户重叠度高,可复用技术能力与销售能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经过35年的探索和发展,公司在高端电源设备、数据中心产品、新能源光伏和储能产品、电动汽车充电桩充分布局,具备行业领先的全能方案解决能力,一体化方案大范围的应用于金融、通信、政府、互联网、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不相同场景。现形成了高端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储能和汽车充电桩几大产品线。
公司所属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行业政策整体上有利于公司盈利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整体竞争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短期内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各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又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数字化的经济布局持续完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带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UPS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大范围的应用于矿山、航天、金融、教育、工业、通讯、国防、医院、计算机业务终端、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领域,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内UPS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社会电气化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电源产业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日益突显。根据中国电源行业年鉴数据,2022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174亿元,同比增长32.33%。电源技术应用于电能的发、输、配、用等所有的环节,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电气化交通、网络通信、航空航天及国防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无论对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高新技术,均有不可或缺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加快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快速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针对电力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为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发挥智能电网延伸拓展能源网络潜能,推动形成能源智能调控体系,提升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水平。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我国能源行业正快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数字电网建设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电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是重点发展方向。
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5G移动电线亿户,占移动电线G网络建设,低功耗、高速率、广覆盖的物联网将慢慢地发展成熟,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传统终端也将逐步迭代升级为智能终端,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作为5G的典型特征,把信息、数据下沉到智能终端进行存储和计算,继而衍生出的边缘数据中心机房和基站侧将成为其网络端的纽带。5G时代高功耗、高密性的数据中心和基站建设,为公司高压直流电源集中供电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空间。面对5G时代诸多应用场景带来的海量需求,公司不断开发适应5G时代高品质要求的、完备的配套电源产品系列,满足高密度的基站扩容、改造和建设,为公司在新的数据经济时代抢占制高点。
高性能电源产品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优良的电磁兼容性等要求,需要专精于电路结构、软件、工艺、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构成的团队共同进行研发,其中高端电源领域对制造工艺、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长期、大量的工艺技术经验积累和研发投入。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建立开发、测试的管理平台,需要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识别和管理能力,同时需要投入大量满足国际标准的测试仪器设施。对此,公司作为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着力在高端电源商品市场进行深耕发展,着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实现用户对高性能产品的要求,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是数字化的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立在计算、存储、通信三大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承载算力的物理实体,为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数据的产生、处理、交换、传递呈几何级增长从而驱动数据中心产业加速发展。
《“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要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目标到 2025年,数字化的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10%。
2023年,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其中第 1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全球数字化的经济快速地发展,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算力需求一直增长,数字应用场景的落地离不开算力的有效支撑,数据中心作为高性能算力的核心载体,产业赋能价值逐步突显。全球各国积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中心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绿色低碳发展形态趋势显著,我国不断加大对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格外的重视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以及边缘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明显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化的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处于云中心深化阶段向智能中心迈进阶段,处于增长期,未来10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仍有价值空间,预计“十四五”内复合增速保持在20%-25%左右。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爆发,对承载数据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AI计算、HPC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需求不断提升,CPU、GPU等计算芯片朝高算力、高集成方向演进,同时也导致单颗计算芯片功耗的大幅提升,传统的服务器设备功率为适应超算场景也慢慢的升高。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及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于PUE限制更为严格。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加大及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净零倡议组织Net Zero Tracker统计,目前已有超150个国家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据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375GW,总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1.8%。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彭博社等数据统计,2010年至2022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由2.75元/KWh下降至0.34元/KWh,累计已下降87.64%,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已低于煤电发电成本水平。2023年末,光伏组件价格较年初下降近50%,使得光伏装机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现阶段,光伏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发电已具备显著经济性。
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大幅超越预期达到216.88GW,同比增长高达148.12%,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超过600GW,预计2024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超过200GW,累计装机有望超过810GW。
2023年 6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锚定“3060”战略目标,以2030年、 2045年、2060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成型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务院总理 3月 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绿色低碳发展大战略不变,国内光伏装机虽然现在遇到消纳等问题的挑战,但是政策端依然积极推动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经济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当下,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构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要调整领域,随着全世界众多国家净零排放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很多新技术在能源电力系统广泛应用,源网荷储双向互动、需求侧智能控制等成为可能,奠定了电力行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随着光伏、风电累计装机快速增长,电网的消纳压力越来越大,储能已成为新增新能源装机的必需,在电源侧和电网侧被广泛应用,且配储比例逐渐提高。在用户侧,随着峰谷价差扩大和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工商业储能峰谷价差套利的收入上升、成本下降,收益率大幅提升推动其需求急升。储能作为关键支撑技术,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助力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发布的《2023年清洁能源年度市场报告》,2023年美国清洁能源装机新增容量33.84GW。其中,光伏和储能的新增装机都创下历史新高,分别新增19.6GW和7.9GW。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05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2.7%,在风电光伏装机增长、碳酸锂价格回落提升储能经济性的带动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2023 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为22.6GW,平均储能时长约2.1 小时。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随着政策进一步执行、成本超预期下降和技术持续改进,新型储能将更能满足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电力储能需求。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2024年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能源局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有效衔接,激发绿证需求潜力,夯实绿证核发交易基础,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强国内国际绿证互认。2024年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2024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明确目标“2025年配电网具备 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未来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储能作为公司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的重要应用,拥有光伏、光储混合、逆变、变流等储能核心设备,特别是拥有完善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和成熟的储能系统集成能力。公司将持续跟踪储能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电机、电池等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涵盖上下游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为全面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2023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3年的743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催生充电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高速发展倒逼充电桩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2023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新增338.6万台,同比增长30.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18-2023年公共类充电设施充电电量及增速 2016-2023年充电桩保有量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关支持政策频出,2023年1月,工信部等8部门就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物流配送、机场等7个重点领域的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鼓励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光储充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在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提供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
2023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
7月14日,发改委、能源局及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做好农村电网规划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规划县域高压输电网容载比水平,适当提高中压配电网供电裕度,增强电网支撑保障能力。在东部地区配合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
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加快乡县、高速公路和居住区等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落实《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优化配套环境。鼓励各地科学预测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做好城市及周边县乡村公共充电网络布局规划,推动充电设施布局建设、配套电网扩容改造有序开展。鼓励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引导地方对高速公路、乡镇等保障型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支持,加大行业扶持力度。
2023 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拟确定15 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推广在公共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数量预计超过60 万辆;试点城市在充换电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超过70 万台充电桩和0.78 万座换电站。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以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效管理为核心,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UPS/EPS、电力电源、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特种电源、电池系统、电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集装箱移动数据中心、行业定制数据中心、智能配电、动环监控系统、精密空调等)和新能源(储能系统、PCS、EMS、BMS、钠/锂电池电芯及PACK、光伏逆变器、风力变流器、充电桩、换电柜、空气能热泵、能源网关及云管理平台等)三大战略板块业务。
公司基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和智能制造能力,努力为市场开拓及商业模式创新,帮助用户提供混合供电解决方案、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高压直流远供解决方案、智慧机房综合解决方案、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智慧光伏解决方案、智慧风电解决方案、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多能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电动二三轮电动车换电解决方案等系统解决方案。
经过三十五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新能源 500强和竞争力百强企业,行业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通过持续多年投入研发,并不断的提高研发占营收比重,公司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技术创新、精益求精”的研发理念,构建“自主研发为主+联合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以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为产品开发策略。同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依托科研院所在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创新资源,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研制和成果转化。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由采购部门集中向生产厂商直接采购,部分电力电子器件向国外生产厂商在国内的代理商采购。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建立起完善、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按照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等核心指标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在具体采购过程中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保证公司所需物资能准时适量采购到位,价格合理,且品质符合生产要求。
在采购的结算模式上,为提高采购议价能力、节约采购成本,公司由采购部年初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此外,公司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以优惠的价格进行采购并保证优先供货。公司供应商较为稳定,采购主要采用汇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运输方面,一般由供应方承担运输和运费,货物运送至公司指定地点。检验方面,公司按照《进料检验管理程序》执行,外部供方按双方确认的交期交货,仓库人员清点数量接收后入库。
公司实行标准产品备货、非标准产品“以销定产、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由于高端电源应用领域广泛,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行业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产品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需要按用户实际需求设计,在取得订单后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各主要部件由专业化的生产线和车间分别制造、加工,然后在组装车间完成产品整机的组装加工、测试及老化。
对于标准产品,公司保证仓库拥有一定的库存量。公司一般根据近期销售发货情况,将最高库存量确定为一个月发货量;最低库存量为保证半个月的发货量。
此外,公司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及储能相关业务主要为开发、建设、运营、转让等,采取的业务模式有EPC、BT等。公司接受业主方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的前期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并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采购、施工、结算等或将自身建设、持有的项目转让给第三方以取得收益。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用户遍布众多行业,地域分布广,同时产品个性化要求较高。为满足客户采购要求,目前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采取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而在国外市场主要通过经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公司在全球区域设有260余个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完善的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公司的光伏电站、数据中心、充电桩业务一方面通过自主推广,来实现核心产品、设备的销售,另一方面以新能源投资、工程总承包(EPC)、设备带入、资产交易和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为主的技术服务市场,通过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交易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式地面电站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整合协调公司在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储能等相关业务的长期技术储备、产品制造和项目实施能力;积极与合作方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开展业务,捕捉新能源领域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领域的商机。
根据行业的相关通识,逆变器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为转换效率。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输出到交流电网的能量和逆变器输入能量(通常来自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效应产生的能量)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输入功率*100%。现将公司逆变器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介绍如下:
(1) 公司分布式组串光伏逆变器拥有多路MPPT,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高精度智能组串检测技术,全面提升发电量。整机内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一体压铸成型,美观大方,电路结构优化,器件使用量减少,安全可靠。散热能力强,45度不降额;集成PID修复功能;内置交直流防雷模块,全方位防雷保护。端子温度检测;集成AFCI直流防拉弧功能;智能直流分断开关。环境适应性强,支持高容配比,匹配各种规格组件,支持 182/210/双面组件,支持铝线接入。公司分布式组串光伏逆变器产品应用于户用和工商业,产品认证齐全,主要以出口型市场为主,兼顾国内市场,满足主流销售市场需求;在运营维护方面,通过电站远程智能监控平台系统监控手段,可随时了解电站运行情况,保证客户收益,降低了维护成本。
(2) 公司站级大功率1500V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采用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9.01%,宽MPPT电压,全天发电时间更长,高效率+宽满载MPPT电压范围,全面提升发电量;PID防护+修复,全天候守护组件健康,增加发电收益。IP66防护等级、C5防腐等级,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组串直流故障自动分断,安全可靠。全新弱网控制策略,从适应电网到支撑电网;组串 I-V曲线检测扫描,精准智能管理;电流谐波补偿,并网电流谐波<2%。超高容配比设计,更优LCOE;快速无功响应,替代SVG;支持PLC通信,降低线缆及施工成本。半导体器件采用进口一线品牌,保证了优异的性能并且能实现更长的设计寿命,控制采用多MCU控制内核冗余设计,保证机器工作可靠性。公司站级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产品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复杂山丘电站等,产品认证齐全。
(3)公司1500V集中式逆变器采用 I型三电平技术,最高效率达99%,提升发电量;模块化设计理念,支持冗余休眠功能,轻载时单模块运行,重载时整机运行,模块之间可以独立运行,提高发电效率,有效延长寿命周期;双核 DSP 数字控制,运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支持无功功率可调,功率因数从超前0.8到滞后0.8可调。系统具备阻尼,全面抑制振荡,电网适应能力更强;具备电力谐波滤波功能,改善输出电能质量;智能终端,集成 SVG 功能,完全响应电网调度,降低初始投资。公司提供 1500V集中式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汇流箱、逆变器、集装箱,再到箱变一体(集装箱与升压变压器集成一体),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效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流,易事特积极思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箱变一体产品,减少现场施工与土建时间,节省施工成本;变压器为双绕组连接,降低变压器成本;相比传统的 1000V 系统,EA1250KHV 将直流输入电压提高至1500V,减小了直流侧电流,可减少直流电缆与汇流箱的投资成本;提高了交流侧的输出电压,可减少电流及功率损耗,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提高发电量,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电站投资规模越大,优势会越加明显,增加客户回报率。
公司所生产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品类齐全,有不同大小的功率,各类生产成本略有不同,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08元/W-0.5元/W。
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坚持自主研发,深耕电力电子电能变换和控制领域,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相继组建了广东省教育厅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分布式发电电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现代电力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多个重量级科研平台,公司顺利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为公司科研引领市场,技术作为公司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公司用雄厚的研发实力为后续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动能,研发规划具有前瞻性,形成“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四代一体体系,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公司秉持打造电力电子技术研发能力一流团队的理念,在东莞松山湖、西安、深圳、广州、南京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员专业背景雄厚;凭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100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海外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沿线欧盟、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利布局,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企业专利创新百强企业”等多项殊荣,巩固了公司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取得授权专利十二项,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外观设计专利五项,上述新增授权专利均系公司原始取得,充分体现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报告期,公司研发投入24,098.71万元,占本期营业收入5.03%,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07%。
公司在电力电子及能效管理行业中积累三十余年的专业生产经验,拥有国内领先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在生产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赢得良好用户口碑;公司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优势在业内拥有较高认可度,获得了CE、CQC、TV认证等资质认证,通过IS09001:2015质量体系、ISO14001:2015环境体系认证,并以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原材料采购体系,以及创新性的各项工艺标准,使得产品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速生产制造向自动化、数据化转变,通过精益生产、智能制造达到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继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公司各系列产品的核心模块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在产业数字化、新能源+储能等业务方面都有长足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完整的产品线覆盖了用户的多样化产品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及相应的产品支持。公司对产品的可靠性、能效性、稳定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保障产品长期运行稳定性。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积极的服务响应、丰富行业应用经验,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产品的应用多样性和技术稳定性也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同时,公司提前进行研发布局应对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同时公司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现代化的工艺制程带来的产品的高可靠性和性能优势。公司围绕电力电子转换技术为核心打通生产制造环节,大力加快新能源、储能、充电桩等业务的发展,打造市场需求导向型产品,为客户提供光伏EPC工程、“光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源网储荷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涵盖能源供给到用电负荷,建立了从电力供应端到需求端的产品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3年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对公司的生产能力予以高度评价。
公司集中资源专注于电能质量控制与转换相关领域研发与生产。多年来,在长期服务不同市场、不同场景、不同客户过程中,已构建卓越的产品交付与客户服务能力,随着行业上下游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客户多样化需求使得公司产品进行一体化系统解决的集成化销售显现出更多的综合优势。拥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和一支高素质的销售服务队伍,公司采用“事业部+支持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公司依据各事业部所处行业的特点及事业部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动态指导、修正经营方向和重点,事业部负责各自板块的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及相关的全面运营,针对各大事业部(智慧电源、IDC数据中心、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灵活配置对应的售后服务团队,以东莞松山湖总部为中心,在全球设立260多个客户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点,保证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专业的营销队伍、严格的技术培训、充足的维修配件、密集的服务网点以及系统的管理措施,是公司提升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保障。
公司一直以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技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定制,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产品技术需求,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良好的售后服务及企业形象,在金融、通信、电力等领域持续开拓并积累了重点客户资源。公司是政府、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广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点客户的全国选型入围或集中采购中标供应商。通过与重点客户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众多优秀的客户资源保障了公司拥有持续的订单、增强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和持续创新能力。此外,公司成熟的产品标准与技术开发体系,在业务实践与拓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着力引进和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管理层深谙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快速响应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方案,使公司技术实力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质量、企业文化、技术实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从而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行业拓展能力,有助于公司与客户在不同领域达成多层次的长期合作,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易事特集团作为数字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优秀上市公司,紧跟全球发展趋势,积极响应战略国策和市场需求,坚守“国家 荣誉 诚信 创新”核心价值观,以ESG理念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指引,紧跟市场需求,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全力开拓市场,促进光伏、风能、锂离子储能、充换电等新能源应用,以“新能源+储能”为重点助力双碳目标早日达成。同时,还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从管理人变为服务人,致力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趋同、共进,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更美好的生活。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科技创新突破,荣获2023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奖、2023ESG践行典范奖、2023年度ESG杰出公司治理奖。
公司积极响应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制定的相关规划,严格按照GB/T24001-2016/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在保证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推进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工艺、提高三废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绿色制造,致力于创建绿色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和突破,受到政府、机构的认可与好评,获得多个荣誉奖项,包含: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多变,能源体系持续深刻变革。本公司作为能源装备领域的重要企业,克服多方面不利影响,锚定“双碳”目标方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重创新、提质效、促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营业绩继续保持较好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公司管理层紧紧围绕既定的经营目标,紧跟全球产业数字化和碳减排大趋势,积极响应战略国策,抢抓时代机遇,全面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抓好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增效提质、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建设、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经营状况稳健,发展势头良好。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79,258.67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07%;实现营业利润58,619.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287.10万元,同比增长 52.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858.93万元,同比增长44.1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5.89%。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增加,产品毛利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随着国内电子信息化政策支持的全面落地,报告期内,产业数字化及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公司高端电源装备及数据中心的业务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紧抓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市场发展机遇,重点关注通信和IDC建设的市场机会,充分发挥公司模块化、高压直流产品在产品技术、行业经验、工程安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精耕细作、创新突破,利用既有的研发优势发挥竞争优势,实现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稳定服务于移动、电信、联通的电源及数据中心业务,落实好集采分配份额的落地工作;以“基础产品行业细分、解决方案集团作战”的营销策略拓展公司业务范围,针对不同要求、不同规模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的供电解决方案,产品覆盖的场景广阔,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供电需求,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
公司产品以“高可靠性、绿色节能、智能化管理、易维护性”四大核心理念作为产品的设计基础,从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通用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混合供电产品领域,相继开发出智慧锂电系统(48V/100AH)、低温锂电系统(-40℃-55℃),一体化杆站电源系列产品等,用于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研制出高能效、全数字化的第4代高频1KVA-3KVA高效UPS系统;针对石油化工、轨道交通以及电力等重要场合开发的高性能超高可靠性的10KVA-120KVA工业级工频UPS系统以及第四代3KVA-10KVA电力专用UPS模块等已经全面投产交付客户;公司推出的节能高效的东风ENPOWER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将数据中心的直流供电一步到位,实现了在数据中心供电和节电技术上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同时,凭借“智慧”实力,易事特模块化数据中心已成功赢得众多司法、政府、高校、金融、医疗等机构的信赖,公司长期以来持续深挖行业客户需求。报告期内,服务于青岛、深圳、成都等多地的地铁项目提供通信综合UPS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EPS电源集中采购等项目,公司的UPS系列电源和数据中心服务第31届世界大会,为其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还参与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基础网点与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改造项目。
2023年是算力需求全面显现的一年,高算力需求带来数据中心高功率、智能化、绿色化的需求,东数西算战略对PUE提出明确要求,西部地区要求 1.2以下,东部地区要求 1.25以下,这一政策也要求行业必须推动数据中心技术革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推出MC6000数据中心5.0新旗舰创新升级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集数据中心服务机柜、精密空调、动力配电、UPS电源、消防安防、综合布线、动力环控、机房照明等多个系统于一体,可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提供高效智能体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广受赞誉。2023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项目开工,公司的“东数西算”数字能源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的重大牵引项目,主要生产组合电池、数据中心成套产品、储能PCS、储能系统等,计划打造以高端电源、制冷设备、数据中心微模块、新型储能、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等为核心的高端数字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为后续数据中心业务予以强大的产能储备。
2023年度,高端电源及数据中心产品收入253,848.12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61%。
随着全球碳减排大趋势不断深化,“新能源+储能”模式战略意义日益突出。公司以新能源行业多年深耕为基础、国资赋能为保障,产业发展为契机,持续着力风电、光伏、储能板块市场结合重要合作方优势互补,重点为产品研发、项目开发、解决方案和EPC工程,管控好风险,保持稳健、健康的发展。2023年度,新能源发电设备及开发业务收入90,725.67万元,同比增长58.79%。
公司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和市场需求,大力加快研发步伐,正式推出EAHI-3000~6000-SL系列储能逆变器及一体式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1500V集中式储能变流器系列产品通过CQC认证,进一步验证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 1500V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等全系列户用储能逆变器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正式发布,1500V组串式储能系统(集装箱型)依托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经验,采用全模块化设计、集中智能化控制、分散精细化管理,将核心设备和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实现系统全生命周期“三高”“三零”“三友好”的核心价值,将在减少弃电、削峰填谷、电网调频、平滑输出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加快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报告期内实施完成的巴州能源尉犁县10万千瓦光伏发电配储项目,储能总容量为 10MW/20MWh,采用公司1500V组串式储能系统(集装箱型),划分为4个2.5MW/5MWh储能单元,并网电压等级为 35kV。项目建成后,预计25年总发电量为5068246.83MWh,年平均发电量为202729.87MWh,年均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1448.13h;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35739.73t,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32t,氮氧化合物约为36t,烟尘约为6t,兼具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报告期内实施完成其它重大储能项目还有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磴口县100MW光伏项目配套40MW/80MWh配套储能系统、鑫能木垒四十个井子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配套 10MW/20MWh储能系统、山丹县东乐北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15MW/60MWh配套储能系统、临泽板桥北滩--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 15MW/60MWh 配套储能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业务聚焦“大客户开发+渠道拓展”模式,以新能源项目开发、EPC工程、储能、逆变器等关键设备销售为主要业务,坚持风-光-储核心业务并举战略,基于高质量协同发展理念推广源网荷储一体项目,全面布局广东、广西、山西、内蒙古、河南、甘肃、新疆等地风电、光伏开发项目、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开发体系、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换,保持稳健发展步伐, 公司还与国家能源、三峡新能源、大唐、国电投、国电、南方电网、国网新能源等优质客户合作,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350MW光伏项目建设指标、获得新疆尔族自治区300MW光伏项目建设指标。建设三门峡湖滨区50MW-1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昌吉国投木垒县50万千瓦风光同场项目、湖北十堰东风小康37MW分布式光伏项目、 溢泉科技园3MWh工商业储能项目、易事特张掖临泽10万千瓦风电项目、广东省属罗定粮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多个重点新能源项目。报告期内,公司被国家工信部纳入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将公司评定为2023年度储能PCS十大品牌,公司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实力被再次肯定。
2023年度,公司新能源/混合能源业务有序稳定发展,不断丰富BMS、EMS系列产品线,针对储能系统日益提升能量密度和与之而来的温控问题,公司推出的液冷储能系统具有天然的换热效率优势,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公司的5MWh集装箱液冷储能系统正式批量下线,该产品高集成度设计,单箱5MWh,支持并联拼接布局,占地面积减少20%,降低度电成本15%。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最大新型储能电站——南方电网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建设完成,公司提供广东佛山南海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25MW/50MWh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电池系统采用全浸没式流动液冷安全方案,通过解决锂电均温、消防及电池寿命等问题,规避当前行业采用风冷或板换式液冷所潜在的安全风险,解决锂电池储能爆炸燃烧的安全难题,极大提高储能安全性能,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由天然气、光能、风能发电形成的分布式能源格局逐渐成型,储能作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形态,将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公司对电源技术、电网属性的深刻理解,公司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产品进行设计,针对电网侧、发电侧大型储能电站对安全、效率、可靠性的需求,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推出风冷、液冷型1500V Intel Li全系列化(160KW、630KW、1MW、1.25MW、2.5MW)组串式储能系统、1500V集中式储能系统;基于对大型储能系统的安全要求及浸没式液冷技术,研制出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215KWh、430KWh、3MWh、6MWh);公司针对工商业储能的安全性、灵活性、高集成度等需求,公司推出1000V Meta系列储能一体机(113KWh、170KWh、213KWh、215KWh)。公司基于核心产品针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不同侧端特点提供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发电侧,可提供光伏电站、风电场增储和火储联合调频系统解决方案;在电网侧,可提供变电站、台区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用户侧,可为工商业、园区、充电场站、缺电少电等场景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移动式储充等系统解决方案;亦提供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共享储能解决方案。同时,面向钢铁、水泥、冶金、化工、交通、建筑等高碳排放行业,公司提供全套传统企业智能绿色转型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国家30、60双碳目标。
2023年,储能产品及系统业务实现收入45,097.40 万元,同比增长354.83%。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战略方向,大力推进储能电池业务能力建设和储能电芯项目建设,围绕储能电池业务,为补充储能产业链上的电芯生产环节短板,启动钠离子电池试产项目,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建成一条钠离子方型铝壳电池中试线及配套的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其中,中试线具备开发验证软包、方型钠离子电池能力和 0.2GWh/年方型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钠离子电池实验室具备独立研究开发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要材料和检验分析钠离子、锂离子材料等能力。该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公司相关业务在产品交付、价格、供应链控制等方面的竞争力,同时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亦可单独开展钠离子电池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的高速发展倒逼充电桩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公司开发出全新一代240KW、360KW、480KW及以上智能功率分配充电桩系统30KW、60KW印度版直流充电系统、12柜、8柜户外换电系统200A、300A大功率室内换电系统,依托自主研发生产实力,现已推出可升级为超充液冷终端的360-480kW分体式直流充电桩,最大输出电流达到600A,配合200V-1000V的宽电压平台,可实现最大480kW输出。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承担重点领域研发项目——“超级充电桩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研发工作,围绕基于国产碳化硅器件的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超级充电桩开发与批量推广应用技术的创新突破,聚焦超级充电桩模块拓扑、控制、结构、散热、性能等关键技术与方法,为后续公司充电桩业务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公司充换电业务集中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能易电,独立核算发展,坚持“价值区域、价值场景、价值客户”的经营策略,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发推出适用于欧洲和北美标准的充换电产品,加大欧洲、北美等海外价值市场的突破。公司不仅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系统集成、智能充电服务网络的布点与规划、系统运营与管理、运维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还具备EPC总包建站和量身定制个性化充电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轻松解决“里程焦虑”和各种充电“痛点”问题,为城市绿色出行、新能源车无忧上路提供专业、精准、高效、可靠的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广州市公用公交站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充电公司、运城市静态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海汽集团603069)等众多央企、城司或知名车企达成充电设施运营合作,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良的充电体验搭建最优化的合作模式。其中,本年度公司成功服务中石化系统多个省市公司,为中石化“百日攻坚”充电站新建项目提供了优质专业的产品及服务,确保相关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投用。公司作为中石化全国自营充电站项目核心中标单位之一,高分中标南区、中区、北区全部标段,并成立专门工作团队,保时、保质、保量提供自主研发生产的充电桩,为中石化推进新能源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传统油站新业务提供有力的设备供应支持。
2023年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业务实现收入22,088.97 万元,同比增加75.21%。
基于公司长期建设运营光伏电站的背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在管理上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能够熟练掌控关键环节,保障了项目实施的高效与安全。报告期内,各电站运行稳定,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零伤亡,此外,公司通过优化管理措施、提升技术水平等手段,不断提高电站发电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将三个全资光伏电站项目子公司金昌国能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民勤县国能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及茌平县鑫佳源光伏农业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予以转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计持有运营光伏电站560MW,持有运营已并网的光伏电站实现发电收入65,357.09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1%。公司的独立项目运维团队,通过公司研发的光伏运维云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各电站的实时负荷、发电量和重点生产指标等,包括全体电站整体情况和各电站情况分层监控,管理各电站生产全过程,保证经营结果可控,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发电量,增加光伏业务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逐步实现运维队伍的创收,为公司未来几年经营业绩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公司结合国内外日益广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开发出云平台分层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控制系统,集发电能力预测、电网辅助服务、发电效能分析、组件健康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日常运行报表等功能于一体,广泛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日常运营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所持电站累计发电量853,955.34兆瓦时,实现全年安全生产。
公司坚持以“OEM+自主品牌”为主要海外营销策略,在保持现有OEM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找公司自主品牌产品与海外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品牌经销商和OEM合作伙伴双轮驱动,在市场营销、行业拓展、服务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广大海外客户提供UPS、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不断将国内的行业及场景应用方案渗透到海外市场,持续扩展公司业务边际,提升竞争能力。
依托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前期规划和布局,公司持续加大传统优势产品UPS、充电桩、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销售力度,并积极拓展智能微网、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业务实现收入73,884.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0%。本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交会、南非国际太阳能展览会、首尔国际电力展、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展、拉斯维加斯国际太阳能展览会、伯明翰太阳能光伏展,通过展会扩大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并收获大量的海外客户关注。公司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在重要的区域性、行业性经贸洽谈及展览会上着重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寻求海外市场业务的更大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及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继续实施集团化研发管理体系,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加强对口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优化研发流程并加强落地执行的推进,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持续做好产品迭代和质量提升。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788人,约占员工总数的34.44%。公司还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基于核心技术的开放式研发平台,推进研发IPD变革,激发持续创新意识;打造集团研发中心,实现人才与资源共享,发挥团队最大合力;强化研发流程落地,注重市场调研与信息互动,提升新产品的市场转化;加速标准化进程,实现质量、效率、档次全面提升;加强研发设计信息化建设,统一软硬件与平台,推进新型软件上线,持续研发围绕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本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共计 24,098.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07%。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人才队伍的壮大、专利技术的增多,为公司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子公司易事特智能化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2023年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合肥开关厂获评安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爱迪贝克入选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公示名单、中能易电公司入选广东省2023年“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这是易事特集团继旗下康尔信电力和科睿特软件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次在创新力和增长性方面获得肯定。
报告期内,公司被品牌强国先行工程组委会、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广东广播电视台、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广州)基地认定为中国企业专利实力 500强,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实力获得认定。公司的“一种在线式UPS的控制装置及在线式UPS”专利项目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与上海交大“基于电力电子化电池单元的规模化储能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电源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1500V Intel Li智能组串式全场景储能系统在第十二届CFS财经峰会暨2023可持续商业大会上获评2023产品科技创新奖。
1、5G电源产品,公司针对5G供电场合开发出60A-1000A高效嵌入式通讯电源、100A-600A户内户外站点式通讯电源系统、100A-600A混合供电系统、100A-450A梯次电池利用系统、1KW-3KW分布式户外基站电源;
2、高端电源产品,公司研制出第4代6KVA-20KVA高效UPS系统,高功率密度、模块化、高能效的第 4代中功率10KVA-120KVA UPS电源系统,第5代高功率密度的10-200KVA塔式/机架式UPS电源系统;高功率密度、模块化、高能效的第3代大功率工业级UPS电源系统(300KVA - 2.4MVA),应用于一般工业、大规模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大型数据中心等需要高可靠性、大容量供电保障场所;针对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重要场合开发出高性能超高可靠性的10KVA-120KVA工业级工频UPS系统;针对电力系统应用,开发出全新一代3-10KVA电力UPS产品,并实现100%自主可控设计;产品针对边缘计算场景开发出20KVA以下集成锂电,直流模块,交流模块,系统控制,动力环境的户内户外一体化电源产品。针对锂电应用,开发出全系列48V(3KVA,6KVA),192V(10-20KVA功率),384V(30KVA以上功率)锂电电源产品;高端模块化UPS,基于25KVA功率模块的100KVA-200KVA模块化UPS系统和基于50KVA功率模块的200KVA-500KVA模块化UPS系统以及基于100KVA功率模块的200KVA-1200KVA模块化UPS系统;
3、工业电源:制氢行业和其他特种电源产品,公司针对制氢行业和其他特种电源领域开发出500KW-1.5MW高能效、模块化电源和系统;
4、储能系统:公司围绕“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交通能源”产业技术及市场发展需求,采用高效电能变换、分层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基于自主研制的隔离型大变比双向DC/DC模块(10KW/20KW/30KW)、160KW IP65储能模块,1.28MW储能系统、BMS、EMS、集装箱式储能电站解决方案,大功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成功应用于集中式光伏电站辅助储能、分布式光储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站、工业园区调峰储能电站、网侧储能系统及智能电力路由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冷板式373KWH户外储能系统和3.73MWH集装箱储能系统灵活搭配组串式和集中式PCS,给用户提供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新开发的215KWH、430KWH、3MWH、6MWH浸没式户外储能系统,给数据中心,充电场站等安全等级要求高的场景提供本质安全的解决方案;
5、在汽车充电领域,国内市场围绕中石化、中石油进行了定向 80kW120kW180kW360kW一体机、360kW480kW600kW960kW充电堆产品开发,以及公司开发出全新一代240KW,360KW,480KW智能功率分配充电桩系统。海外市场开发完成新一代欧标美标Atlas D80kWD120kWD160kW(并机320kW)的一体式充电桩;完成了海外充电桩运营平台开发。
6、在光储充领域,开发出100KWH/200KWH光储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30KW双向PCS模块、120KW/240KW充电桩系统、高压电池系统、冷却系统、监控系统组成
7、光伏逆变器:助力实现“平价上网”,助力碳中和,公司完成了站级大功率1500V 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开发,产品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复杂山丘电站等,产品达到IP66防护等级、C5防腐等级,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组串直流故障自动分断,安全可靠。全新弱网控制策略,从适应电网到支撑电网;组串 I-V曲线检测扫描,精准智能管理;电流谐波补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影响力。
8、智能电池系统:配合绿电+储能的需求,开发出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应用的BMS及智能电池系统,以标准产品应用于储能,备电等各种系统级解决方案。
9、运维管理系统,公司结合国内外日益广泛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开发出云平台分层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控制系统,集发电能力预测、电网辅助服务、发电效能分析、组件健康状态监测、故障预警、
上一篇: 九安医疗获9家机构调查与研究:公司的在研产品持续血糖监测仪(CGMS)是公司的募投项目之一属于核心战略相关项目(附调研问答)
下一篇: 对话联友科技 数智化如何赋能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