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门线躁动与坚守哪一个更真实?
这位来自河北的驾校教练,坐拥三个抖音账号,涵盖驾考、舞蹈、等不相同的领域,一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700万人。“统一了六国,闻会军统一了朋友圈”“一人玩出一个新媒体矩阵”……可能他也没想到,自己开启的“辉煌2024”,同行们坐上的不是“
北大出身”的真实性后,果断更改账号的学历认证并出面解释,“千万网红主动停播”的勇气算得上“人间清醒”。更清醒的要数“开封王婆”,被无数网友奉为“脱单信仰”的她,面对泼天流量果断停止带货,专心给人说媒牵线,用一句“我就是站好我这一班岗,以后就是不火爆了,只要孩子们需要,我还是为孩子们服务”,续写着“传奇”。有人“不肯睡”,有人“叫不醒”。这一年,网红圈的追名逐利似乎不再需要遮遮掩掩,有人刚吃完东北雨姐白天抓的“稻田蟹”,不含红薯的“红薯粉”便送到了家;“小杨哥
说起2024科技圈的“网红”,AI那是绝对顶流。年初“AI代写”解了万千总结报告的“燃眉之急”,随后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让视频从业者“又爱又恨”,直到“无人驾驶”“机器人养老”频频登上热搜,人们终于意识到AI已经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从质疑到探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驯化,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就此展开,无论是追求新潮的“学生党”,还是奔波忙碌的打工族,抑或好奇数字世界的老年人,都在试图将AI成自己“最忠诚的伙伴”。
“重要性不高的论文,我会把材料丢给AI生成,自己再润色一遍就直接提交了。”“我输入了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基础信息,限定字数1000字左右,很快对话框就传回了文稿,全程也就几十秒!”这边AI忙着写作,那边AI“堵”在路上。“去武汉旅游的人,都会把体验‘萝卜快跑
旁,“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不断突破着“身体极限”,公园里的伴游机器人,不再只是拍照合影的“道具”“背景板”,它们既是好帮手,又是好伙伴;一专多能的AI,同样为养老事业带来无限可能。如今步入老年的需求者,已经不满足于只会炒菜、喂饭、打扫、安防的“机器保姆”,他们更需要一个能聊天、会看病、提供情绪价值的“贴心管家”。
有人说:“AI不怕‘既要又要’,怕的是‘不该要的’全给了。”从人的角度,或许AI更应该思考“人真正想要什么”。“整顿”职场 还需“双向奔赴”
打着“帮助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发掘‘潜在未开放机会’”口号的“盲盒岗位”横空出世,不写工作内容,不提任职要求,还要“服从调剂”,如此“儿戏”的招聘形式,被用人单位不断包装、加码,仅凭“优先处理”“根据求职者意愿”“调剂合适岗位”的“空头支票”,就博得了求职者的眼球。有收房的人说:“只要企业‘靠谱’,这个‘盲盒’但开无妨。”
中药柜,个性异宠、吐槽便签、内涵壁纸……工位成了职场青年展现个性、表达态度、释放情绪的最佳舞台。
不给具体建议、不灌鸡汤、不做心理咨询,通过一对一聊天帮你寻找自我内心的声音、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制定目标与执行计划……如此“完美”“周全”的服务,人生教练都可以给你。这个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21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神秘”职业,虽然小众,但“能量”巨大,在小红书上,关于人生教练的笔记有近20万篇,可见当下人们对个人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于是,“叫醒”“陪聊”“哄睡”等可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项目,成了各年龄段人群的“新宠”,从几块钱的解压玩具,到上万元的虚拟服务,市场之大超乎想象。在某电子商务平台,此类服务的价格从1元至上百元不等,一家专门提供陪聊服务的网店,月销过万,累计销量10万+,一年光回头客就有4000人……纵然商机背后存在着隐私泄露、低俗不良内容混杂、服务标准和质量不透明等风险,人们还是愿“赌一把快乐”。
有人较起真来没完,有人果断选择“逃离”,不给社交网络释放“坏情绪”任何机会。虽然不好说“断网”“关朋友圈”是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至少他们被动选择了一种“清静”的生活,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别人说什么还重要吗?
2024年上半年,有网友想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因网络用语的流行而下降,与人交流时常陷入“词穷”的困境,被“确诊”为“文字失语症”。这并非病理问题造成的语言表达障碍,而是表现为受到网络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无法在特定情境中准确用文字表达自身想法。到了下半年,“话在心、口难开”渐渐变成了“这词没法说”。
“配得感”“奥德彪”“鸡你太美”“你个老六”……一些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有的一词多义,有的褒贬不一,不断挑战着阅读理解的“文学下限”,令人费解、焦虑。接不上的“梗”慢慢的变多,能正常聊的天慢慢的变少。有人拿网梗热词当“嘴替”,浑然不知听的人“一个头两个大”。
ChinaTravel”(中国旅行)这一词条送上了“世界热搜”——英国一家人在中国旅行,深深着迷于中国高铁、外卖快递等的便捷性;外国博主在广州、深圳被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震撼;落地中国后感叹,“这是迄今为止留给我们最好印象的国家之一”……
户口簿不仅承载着个人和家庭信息,更是“严肃”“重要”场合的权威象征。“一本难求”曾是许多有情人面对婚姻最“头疼”的问题;而拿到户口簿没空回家登记,也拖延着在外打拼的情侣们进入婚姻殿堂的脚步。对此,人们喜忧参半,喜的是自主便捷,忧的是冲动盲目,这样的“忧”,在家长层面尤为突出。但事实是,年轻人比家长更有“主意”。线上,他们热切期待,纷纷呼吁开封
《征求意见稿》确实把婚姻自主权还给了年轻人,相比家长安排相亲这种“打直球”的方式,双方能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中彼此了解,独立决定各自的人生大事,而不是被家长“施压”“催促”“吹耳边风”盲目决定。婚前“省心”,结婚“省力”。过去一年,慢慢的变多新人享受了没有豪华车队、没有伴郎伴娘、没有司仪跟妆、没有花哨灯光音响的婚礼,花费仅5000元的“极简婚礼”在社会化媒体走红,奶茶代替白酒成了喜宴的潮流……大操大办的传统婚礼,似乎正在被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抛弃。与此同时,被抛弃的还有婚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3月,当时世界上的排名第一的樊振东在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
新加坡大满贯赛爆冷1-3落败。由于赛前网络上曝出樊振东现身偶像演唱会现场,部分网友批评他是因看演唱会耽误训练才导致了比赛失利。事后,樊振东晒出观演vlog并发表长文,正式回应追星风波。仅过了一周,樊振东在个人社会化媒体发文,称自己身份证号被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恶意传播造谣,并进行骚扰谩骂。文中提到“互联网非法外之地,饭圈也不会有保护伞,奉劝切勿触碰法律红线月,
杨舒予发文“拒绝粉丝接机”冲上热搜,称这样非法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和行程的事情让自己感到很恐惧;王楚钦发声呼吁“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等侵犯个人隐私
这样的“比赛”,赢了有什么意义?图一时之快,让偶像赛场流汗、场外流泪,伤害的不只是运动员,还有体育精神。微短剧“另辟赛道” 银发族很“上头”关键词:微短剧
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违规情况。其实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微短剧的“猎物”已经变了。
“这里是2000万元,就当作给你的补偿。我不是随便的人,待会儿我们就去领证。”下半年,一大批中老年题材的微短剧开始涌现,频频登顶短视频热度榜。《50岁保姆嫁豪门》《代驾老爹巅峰归来》《保洁老妈无极归来》……一个个“雷人”的剧名,宣告着“玛丽苏”“杰克苏”正式“围猎”银发族。一辈子含蓄的爸妈、爷爷奶奶哪里受得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刺激剧情,一“上头”便不能自己,直至跌入“氪金”陷阱。1元、3元、“19块9”、“39块9”……花几百元追完一部剧,那是你“赚了”,因为花上万元的大有人在。
我怀念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让我们加速拥抱未来;我怀念“素人网红”坚守初心,让上网既有趣又有爱;我怀念不甘平凡的年轻人努力在职场大放异彩,也怀念他们迷茫时不甘沉沦的“自我救赎”;我怀念网梗热词带来的快乐,也怀念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我怀念新青年敢于打破世俗的婚姻尝试,也怀念他们正视“畸形的爱”大胆说不;我怀念银发族找到了新的“晚年快乐”,也怀念他们跟年轻人一样追求“情绪价值”的勇气。